法護河水清 力聚龍舟輕 | |||||
|
|||||
3月22日為世界水日。溫州鹿城法院發布了《關于發揮審判職能加強溫瑞塘河司法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保障“塘河上劃龍舟”的美景常在;湖州中院和湖州南太湖新區人民法院以一場直播帶網友在線參觀市水生態法治展示館,深度了解水生態法治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直以來浙江法院堅持系統觀念,完善制度機制,推動涉水環境資源的整體保護、區域統籌、綜合治理,做足做實水資源保護文章。
留住“塘河上劃龍舟”的鄉愁
溫州鹿城南塘風貌街,溫瑞塘河穿越而過,白鹿洲公園濱河而建,居民樂享其間,好一幅幸福溫州的生動畫面。
溫瑞塘河流經溫州鹿城、甌海、龍灣、瑞安等三區一市,兩岸留有古塔、寺廟、祠堂等古跡,形成溫州榕亭文化、濕地文化、廟祠文化、龍舟文化等鄉土文化。近年來,溫瑞塘河流域開發建設如火如荼,違法施工、違章搭建、水土污染、旅游服務等糾紛也隨之而來,“這從一方面反映出溫瑞塘河開發建設與保護之間的矛盾?!甭钩欠ㄔ盒姓ネラL李元介紹說。
《意見》因此應運而生,開啟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行政執法和司法機關合作保護溫瑞塘河的機制,由原先“政府主導型單一整治”轉向“司法部門介入的開發與保護并重”保護模式?!兑庖姟诽岢?,要健全行政、司法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與溫瑞塘河工程建設、生態環境及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住房建設、農業農村、文化旅游等行政機關,以及公安、檢察等機關的協作配合,建立常態化聯動機制,使各部門都能及時掌握溫瑞塘河流域生態環境及人文資源的新特點、新動向,共同抓實治理、抓嚴保護。法院要強化訴前、訴中、訴后全流程司法監督,做到關口前移、源頭預防。針對保護中的疑難復雜問題,利用數字化手段,邀請相關部門在線會商解決。同時,各單位可在線發起咨詢、委托評估鑒定,實現環境資源行政執法和司法案件信息在線實時共享,實現一體化智能保護。
像這樣加強與行政機關的協調聯動,已成為浙江法院的常規之舉。據介紹,目前浙江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法院與環保部門聯動機構全覆蓋,省高院聯合省檢察院、公安廳、生態環境廳連續出臺《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司法協調聯動聯席會議紀要》等,推動建立涉水環境資源共建共享共治機制。
修復性司法保住源頭活水
不久前,開化法院在華埠鎮龍潭村公開巡回審判了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案和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當地村民王某、李某用電瓶、電魚竿等工具在河道內電魚1.16千克,法庭經審理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依法判處王某、李某拘役2個月,緩刑3個月,同時判令賠償水生生物資源損害費用6200元。
庭審結束后,法庭組織了增殖放流活動,由被告人在河道里放生魚苗,幫助生態修復。當天,“民間河長”、護水志愿者和周邊群眾等60余人旁聽了庭審,并通過“共享法庭”和抖音在全縣各鄉鎮、村社、50余所中小學全程直播,以“看得見、聽得到”的形式,讓公眾更深了解錢江源流域禁漁要求和水資源司法保護。
在水生態環境保護中,浙江法院高度重視修復性司法理念的貫徹,2021年來僅開化法院就開展生態修復活動6次、放養魚苗38萬余尾。此外,各地法院還積極探索適用“技改抵扣”、勞務代償、社區矯正等多元化生態修復承擔方式,并設立非法捕撈生態修復警示教育基地。
跨域協作
構建一體化保護格局
跨區域流動性、擴散性是水資源保護的難題。為此,浙江法院不斷推進跨區域司法協作,深化長三角、大運河、錢塘江、千島湖、甌江等重點區域流域司法協作機制建設,構建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大格局。
甌江是浙江省內僅次于錢塘江的第二大江流。近年來,麗水、溫州兩地法院均審理判決了一批涉甌江污染環境案,有力打擊了污染環境的行為。但污染行為會呈現跨區域性,比如排放污水、異地傾倒危害物品等,此外區域內環境資源案件裁判尺度也需要統一。為此,麗水、溫州兩地十家基層法院2年前就齊聚龍泉,共同簽署構建甌江流域生態司法保護協作機制的意見。這也是全省首個跨流域司法協作機制,形成了司法保護詩畫甌江的合力。
去年10月,溫州龍灣、洞頭、樂清、溫嶺等五地法檢十院共同簽署了溫臺海灣生態司法保護協作機制,開啟了兩地五縣(市、區)海灣生態跨區域司法保護協作。 作者: 本報記者 余春紅 通訊員 鹿萱 信息來源: 浙江法制報 |
|||||
|